公募基金解读“一揽子金融政策”:增量财政空间或打开,有助于维持A股活力

5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会上,央行发布包括降准降息在内的3类10项重磅举措,金融监管总局发布8项增量政策,证监会官宣《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多项资本市场改革举措。

对此,有公募机构指出,与“9·24”出台的一揽子政策相比,稳经济在此次发布会上的优先级较高,此次会议政策的目标着重提振需求,科技产业的政策倾向偏强。“本次会议和‘9·24’有所区别,但不改市场向上趋势。一是业绩验证期刚过,后续外需回落压力可能逐步显现,二是本次会议所处的市场位置及风偏均与‘9·24’有较大区别,三是‘9·24’政策是‘从0到1’直接扭转市场预期,本次会议则主要是对4月政治局会议的落实,以及在当前外部环境加剧变化下,发挥‘稳预期’作用。”

整体来看,多家公募机构认为,政策节奏快于预期,后续预计还有一定的政策空间。此外,市场风险偏好大幅抬升的难度不小,中短期股指或仍以震荡格局为主,看好A股未来长期表现。

结构上,大部分公募建议,可重点关注确定性较高的内需主导的自主科技、红利价值和新兴消费三大方向。

三季度增量财政的空间或将打开

在此次发布会上,降准叠加政策利率、公积金贷款利率、结构性政策工具利率全线下调。

对此,贝莱德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宋宇分析道,“降息降准等一系列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不仅会起到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而且发出了非常明确的政策信号,可以期待其他领域有进一步政策落地,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货币金融政策出台需要的细节相对少,出台速度更快,预计会有包括财政政策在内的其他政策出台。”

“内部政策的调整同时伴随中美谈判的重启,对市场和经济会起到1+1大于2的协同作用。”宋宇进一步称,在形势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及时做出了政策调整,没有等待尘埃落定,之后预计政策会根据谈判和经济市场表现动态调整。

路博迈基金则表示,政策节奏快于预期,一方面,近期高频数据与即将披露的4月经济数据,叠加人民币汇率压力大幅缓解,此时宽松符合政治局会议的“四稳”要求。

另一方面,路博迈基金认为,政策出台较快也体现了今年政策提前布局,及时反馈,以及维护资本市场的特点,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全力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也给予市场一定信心。往后看,虽然本次降息幅度不大,但若关税带来的冲击更大,后续预计还有一定的政策空间。

招商基金则表示,“虽然市场对此次发布会第一反应的超预期是央行‘双降’,但我们认为随着关税冲击的显现,真正能让经济和市场行稳致远的仍在于货币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同,预计随着‘一揽子金融政策’在今年二季度的持续落地,三季度增量财政的空间也将随之打开。”

永赢基金称,单看本次货币政策,或能保证流动性继续宽松的环境,并且可以有效提振市场预期,信号作用较强;经济需求方面,理论上降息、结构性降息可以带动一部分需求,但目前仍需要财政、产业政策配合。

总体来看,永赢基金认为,本次“一行一局一会”的政策组合以“宽货币+稳信用+资本市场托底”为框架,短期将通过释放流动性和压降融资成本缓解市场压力,而科技创新、设备更新等领域再贷款额度扩容有望加速相关产业资本开支。“不过,政策重心仍侧重于预期引导和风险缓释,财政政策增量工具落地节奏以及需求侧刺激的力度,或成为市场预期差的主要来源。”

国内企业盈利真正企稳有望出现在今年底至明年初

往后看,光大保德信基金分析道,稳增长政策的落地执行成为影响资本市场主要矛盾,这个阶段,金融宽松集中落地且与稳定资本市场强关联,有利于维持短期风险偏好,有助于在关键窗口维持A股市场总体活力。

浦银安盛基金则认为,在当前出口承压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在二季度或面临盈利方面的挑战。而政策的呵护力度加强市场信心,有望使得无风险利率、流动性和风险偏好得到提振,或有利于权益市场的长期表现。

上银基金同样指出,对权益市场而言,整体偏多,鉴于当前市场位置已经隐含了一定的对外部环境带来的政策支持预期,短期不容易形成向上很大弹性,但能给投资者带来一颗定心丸,向下风险被锁住,市场流动性预计有望维持在较活跃的状态。

路博迈基金表示,随着中美双方发布和谈信号,短期关税摩擦或进入谈判阶段。在国内对冲政策的发酵下,预计市场短期忽略“弱现实”,转而预期关税缓和,市场情绪保持较好水平,指数有望结构性上行。

“我们整体维持短期季度层面的震荡市,下半年更加看好市场的判断,虽然中期我们认为特朗普政策应该也会出现调整,但政策摇摆+调整偏慢是大概率。我们认为国内企业盈利真正企稳有望出现在今年底至明年初,从而催化更持续的市场表现。”路博迈基金称。

财通基金预计,市场大概率延续呈现“震荡修复”态势,向下风险有限,向上动能受政策托底和流动性宽松政策支撑。随着4月业绩验证期结束,压制小盘成长股的因素逐步消退,叠加政策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持续支持,市场风格有望回归科技成长主线。关税谈判虽存不确定性,但市场对“最坏情形”已有定价,若美方因内部分歧或经济压力寻求缓和,风险偏好可能显著回升。5月中下旬将是关键观察窗口。

重点关注AI、红利价值、消费

伴随利好政策密集出台,哪些板块值得看好?

博时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陈显顺表示,看好“震荡颠簸期红利防守、内外风险收敛后重新交易新兴产业技术进步、关注受益内需政策的板块”三大主线。二季度初始市场处于震荡颠簸期,红利防守,关注公用事业/银行等行业。内外风险收敛后重新交易新兴产业技术进步,重点关注AI应用端的创新进展,关注人形机器人等投资机会。外部冲击下关注受益内需政策相关方向,关注政策刺激下顺周期/大消费的投资机会。

“市场结构上,科技仍是亮点。”路博迈基金认为,会议上科技产业的政策倾向偏强。“新质生产力发展不会让位于稳增长”的观点在此次会议中得到证实,新型再贷款与债券风险分担工具体现高质量发展决心。考虑到成长方向位置不高,短期看好成长(AI、机器人、自主可控、军工等),中期需注意贸易摩擦反复。

招商基金同样认为,考虑到经济预期上修空间,经过前期调整后当前成长风格性价比凸显,预计后续具备产业趋势、率先实现盈利兑现的优质科技方向有望相对占优,可关注AI、机器人、港股互联网等。

永赢基金则表示,结构上可聚焦三重主线:一是科创主题在制度包容性提升与再贷款定向支持下强化产业逻辑;二是高端制造板块顺应全球产业链重构与设备更新政策共振;三是低估值蓝筹受益于流动性宽松与险资增配红利。

上银基金建议,持续关注确定性较高的内需主导的自主科技、红利价值和新兴消费三大方向。后续一方面关注支持经济的政策效果,另一方面关注公募基金改革、引入保险资金、重大并购重组等相关政策对市场风格的影响。

兴银基金也建议,短期可关注流动性敏感板块(券商、地产)、政策红利行业(科技、消费);中长期布局高股息防御资产及产业升级主线(高端制造、绿色经济)。建议密切跟踪后续财政政策协同及经济数据验证,动态调整仓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