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职业上新,勇于“尝新”

黄金鉴定估价师、旅拍定制师、智慧仓运维员、睡眠健康管理师、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烧烤料理师、服务犬驯养师……5月8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公示,拟增加17个新职业、42个新工种。

自2019年以来,人社部已向社会发布6批93个新职业。与前两年相比,这次公示的新职业数量保持稳定,但新工种明显增加,多达42个,是近年来数量最多的一次。经公示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这些职业最终将被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相关从业者将能够按规定享受国家有关政策待遇。

虽然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会定期更新,但对于新职业、新工种的收录,始终秉持着严谨的标准。被纳入其中的新职业、新工种,需要具备相对独立性与成熟度,且从业人员需达到一定规模。

在此前提下,新职业、新工种不断涌现,是技术进步与产业变革的必然产物,也是消费新需求、市场新变化的趋势使然。

此次新收录的职业与工种中,诸如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电子电路设计师、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等,都和前沿科技紧密相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落地所引发的产业变革,会重塑市场岗位需求,成为推动职业变迁的重要因素。

消费升级和个性化需求的爆发,同样催生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职业。睡眠健康管理师、烧烤料理师等被收编“转正”,正是这一趋势的生动体现。如睡眠管理,过去睡眠不好的人大多只能自行摸索解决方案,但现在,已有了专门的从业人员,来提供科学的睡眠指导与管理方案。

一个明显的现象是,此次收录的新职业、新工种,不仅和新技术、新消费趋势紧密关联,其从业人员亦呈现出年轻化特征。原因在于,年轻人创新活力十足,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愿意尝试新的领域,能够凭借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创新思维,在新兴的就业岗位上迅速崭露头角。

以前有人担心,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导致一批传统岗位消失。但更应该看到,科技进步在重构传统行业的同时,也会催生大量新的就业机会,推动劳动力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新职业的崛起,是时代赋予劳动者的机遇,也是社会进步的见证。新职业、新工种被纳入国家职业体系,意味着它们已获得官方认可,并步入规范发展的新阶段。后续国家也会不断完善对新职业、新工种的技能培训体系和评价体系,充分保障从业者的合法权益,提升职业获得感。

随着科技进步、消费升级持续推进,社会分工还会越来越细。这些新职业、新工种,为劳动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机遇,社会也应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来看待,鼓励年轻人勇于“尝新”。